文|侃见财经配资公司排行
最近,华润啤酒的一则人事变动,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巨浪。
据华润啤酒披露的公告,执掌公司九年的首席执行官侯孝海辞去全部职务,并即时生效。
对于华润啤酒而言,侯孝海除了是首席执行官,还是推动公司业务复苏的灵魂人物。资料显示,侯孝海在2001年以社会招聘身份加入华润啤酒,2005年时任市场总监的侯孝海成功主导了\"勇闯天涯\"营销策略,将雪花打造成全国单品种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,年销量突破158万千升。
2016年3月,侯孝海通过公开竞聘出任华润啤酒总经理,次月升任首席执行官。上任之初,虽然华润啤酒的啤酒销量已是全国第一,但利润在五大啤酒巨头中垫底,面对华润啤酒\"大而不强\"的情况,侯孝海推出了\"3+3+3\"九年战略,剑指2025年高端啤酒市场第一宝座,而这一战略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,九年的任期内,华润啤酒毛利率从33.71%跃升至42.6%,归母净利润从6.29亿元飙升至47.39亿元,增长近8倍。
不过,在这些高光表现背后,侯孝海也有过折戟,尤其是在跨界白酒上。资料显示,华润啤酒在2020年开始跨界白酒,先后拿下了山西汾酒、景芝酒业、金种子集团以及金沙酒业等酒企的股权,豪掷资金超过200亿元。然而,除了山西汾酒之外,其余三项收购均以失败告终。
当下,华润啤酒在经历完前几年的高光期后,如今又开始陷入困境之中。财报显示,华润啤酒实现营收386.4亿元,营收增速为-0.76%;实现净利润47.39亿元,净利润增速为-8.03%。拉长周期来看,这也是华润啤酒近10年来交出过最差的一份年报。从业绩可以明显看到,华润啤酒在经营上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而灵魂人物侯孝海在此时选择离任,可以预见,进入\"后侯孝海时代\"的华润啤酒,前路布满了荆棘。
高光时刻
华润啤酒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。
其前身,是由香港华润创业与沈阳啤酒厂合资成立的\"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\"。
由于此前从未涉足过啤酒行业,为了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,香港华润创业还引入南非SAB啤酒集团。
成立前十年,是华润啤酒通过资本驱动的快速扩张期,通过收购大浪渤海啤酒、四川蓝剑啤酒等十余家企业,华润啤酒版图迅速由东北向全国扩张。
资料显示,到2003年时,华润啤酒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啤酒企业,经营啤酒厂29间,产能达420万千升。然而,虽然规模不断扩大,但华润啤酒却陷入了\"大而不强\"的局面。对此,时任华润总经理宁高宁提出著名的\"26只猫和一老虎\"理论,直指资源分散的痛点。
此时,还是销售发展总监的侯孝海开始崭露锋芒,其先是系统地梳理了公司的销售和渠道管理体系,并为华润啤酒建立了科学考核体系。
2005年,侯孝海的高光时刻正式到来。由其主导的\"勇闯天涯\"营销开创\"品牌形象+品牌活动+同名产品\"三位一体模式,让雪花品牌登顶全国销量冠军。
然而,这还没完。时间来到2008年,当百威、燕京、青岛重金押注奥运赞助时,侯孝海却创新推出\"非奥运营销\"战略。雪花以\"啤酒爱好者的正式合作伙伴\"身份在央视投放广告,用不到对手十分之一的预算实现品牌认知度反超,其因此被誉为\"中国非奥运营销第一人\"。
2016年3月,侯孝海通过公开竞聘出任华润啤酒总经理,次月升任首席执行官。上任之初,虽然华润啤酒的啤酒销量已是全国第一,但利润在五大啤酒巨头中垫底,华润啤酒再度陷入\"大而不强\"的局面之中。面对困境,其随即抛出了\"3+3+3\"战略:第一个三年(2017-2019)壮士断腕,关闭13家低效工厂,裁员2.5万人;第二个三年(2020-2022)聚焦\"质量发展\",重塑品牌矩阵;第三个三年(2023-2025)全力\"决胜高端\"。
这一策略虽然让华润啤酒经历了短期的阵痛,但很快其便\"脱胎换骨\",不但员工结构明显年轻化,人均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也有大幅提升。
2019年,侯孝海主导华润啤酒与喜力集团达成价值243.5亿港元的战略合作,交易完成后,华润啤酒形成了\"4+4\"高端品牌矩阵——勇闯天涯SuperX、雪花马尔斯绿、匠心营造、脸谱系列四大中国品牌,搭配喜力、苏尔、红爵、悠世白啤四大国际品牌。从业绩来看,在侯孝海任期内,华润啤酒也解决了\"大而不强\"的问题,2024年华润啤酒实现归母净利润47.39亿元,整体毛利率为42.64%;而在2016年,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.29亿元和33.71%。
折戟白酒?
如果只看啤酒业务,侯孝海的履历近乎完美。
可惜的是,在啤酒业务上大获成功的侯孝海,却选择将触角伸向了白酒市场,这或许也是其离任的导火索。
资料显示,华润最早在2018年开始跨界白酒行业,当时借着\"山西国企混改第一枪\"之名拿下了山西汾酒11.45%股权。
在\"华润系\"加入后,山西汾酒吸收了具有华润背景的董事成员及高管,侯孝海亦在其中。有了\"华润系\"的加持,山西汾酒的业绩也迎来了\"质变\":在2018到2024年期间,山西汾酒的营收从94.44亿元增长到360.1亿元,增长281.3%;净利润从15.07亿元增长至122.4亿元,增长712.21%。
山西汾酒的成功,令侯孝海信心满满,于是便有了后面三次大手笔操作:2021年联手鼎晖收购景芝酒业60%股权;2022年受让金种子集团49%股份;同年10月更以123亿元天价收购金沙酒业55.19%股权,创白酒行业并购纪录。仅公开披露的三笔交易,华润就掷出超200亿元。
按照侯孝海的构思,其希望通过资本并购整合多香型、多梯队的白酒品牌,打造出\"中国版的帝亚吉欧\"。然而,预期和现实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。
以金沙酒业为例,华润啤酒不但在估值的最高点接盘了金沙酒业,而且金沙酒业本就是三线白酒品牌,在行业上升期还能有一定表现,但当行业迈入下行周期,金沙酒业的泡沫被迅速刺破。从业绩来看,2024年金沙酒业实现营收21.5亿元,相比2021年被收购前的36.4亿元营收下滑了41%。从利润看,2023年金沙酒业EBITDA(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)为8.47亿。如按扣除25%所得税后净利润为6.8亿元计算,这一数字对比2021年的净利润13.15亿,近乎腰斩。
实际上,当侯孝海决定跨界白酒的时候,其失败就已经注定。从本质来看,啤酒属于快销品,核心竞争力在于渠道的布局,品牌影响不大;然而白酒和啤酒截然不同,白酒对品牌的要求非常高,在白酒竞争中,渠道排在品牌之后,哪怕渠道强如泸州老窖和古井贡酒,品牌本身也是过硬的。再看其收购的三家酒企,景芝酒业属于不知名品牌,金沙酒业属于三线品牌,而唯一还有点名气的金种子酒,也属于没落且低端的白酒品牌。
整体而言,将在啤酒业务上的成功经验放到白酒业务上,注定就是失败收场,更别提收购这些白酒品牌全是在高点入场了。
当然,随着侯孝海辞去首席执行官的职位,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成定局。不过,目前的华润啤酒又陷入了困境之中,财报显示,2024年华润啤酒实现营收386.4亿元,营收增速为-0.76%;实现净利润47.39亿元,净利润增速为-8.03%。拉长周期来看,这也是华润啤酒近10年来交出过最差的一份年报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